十五貫爭取民權

作者:佛琳

發表日期:2000 / 06 / 13

藝術範疇:戲劇

發表平台名稱:《信報》

發表平台類別:報刊

主題:社會事件與創作

 

香港聾劇團與三藩市默劇團合作的《財迷心竅十五貫》(以下簡稱《財》劇),於六月上旬在文化中心劇場演出。這個製作的特點,除了是由健聽與失聽人士共同創作,以及由香港與美國劇團的交流,更重要的是該劇在二千年首個六月四日前後,在香港訴說一個以古喻今的中國政權故事。

 

【十五貫】是中國傳統民間故事,地方戲曲出現過不少版本。其中況知府偽裝測字占卜師,向小偷婁阿鼠探索劫殺真相的『訪鼠』情節,更是經常上演的戲曲折子戲。三藩市默劇團是次以不足一個半小時的篇幅,把整個【十五貫】的故事搬上舞台,可說是短小精煉的東西方混合版本。這個版本的特色,大概可以從形式與訊息兩方面談起。

 

三藩市默劇團自外百老匯闖出名堂,並曾獲備受非主流劇場推崇的奧比獎,其表演風格一向著重高能量的形體和歌舞,並且喜愛發掘具有社會意義的戲劇題材。該團與香港聾劇團的共通點,便是雙方都可以摒棄複雜的語言,純粹以身體動作建構一個個畫面圖像,在動感之中再散發戲劇訊息。中國的戲曲藝術著重寫意、寫境,其表演程式建基於一套嚴謹的美學標準,是次《財》劇並非單純是默劇、戲曲造手或手語劇場,而是把三者合而為一,並配上重點式的文字影像投射,把最具深意或含有多重諷刺意味的訊息,盡量展現觀眾眼前。因此這個號稱「視覺溝通劇場」,能夠讓失聽人士欣賞一個蘊含深層意義的故事之餘,更能全面發揮一股獨特的舞台視覺風格。

 

香港聾劇團的成員,一向以手語作為訊息傳達方法。是次在《財》劇之中,各演員只運用了簡化的手語,另外加上少量的默劇動作,以及配合各角色形象的身體形態。由此而來,各演員在分飾不同角色之際,例如陳秉堅既飾演被謀財害命的肉店老闆,其後又分飾強權壓制的無錫法官,都需要極具象徵性的表演技巧,方能清晰塑造角色的立體形象。在這方面,聾劇團六位主要演員,不單發揮了他們在過往演出之中的優秀形體表現,更重要是他們嘗試減省了那些過於自覺的情感,把從內心推動到體外的激烈情緒(戲劇術語稱為Inside out),調節到最適當的尺度,將戲曲應有的寫意功能,滲進這個原屬東方本子的傳統故事,讓觀眾從美學的角度欣賞表演,也從客觀的心態進入文本以外的寓言世界。

 

誠然,這裡並非說聾劇團能夠完全成功塑造一種西方劇場的東方美態(這種意象在去年的毛俊輝實驗創作《男人.張生.Romeo》曾有不俗的表現),但對於聾劇團本身而言,這應該是一次尚佳的體驗,讓他們了解在摒除「手」部「語」言之後,他們仍能達到另一種表演形式。

 

有關演出訊息方面,全劇的重點並非在中國民間傳統的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的哲理,而是針對中國怎樣一直欠缺完善的司法制度。《財》劇的被壓制者(即被錯判為殺父兇徒的繼女蘇戌娟,以及好意助人但卻惹來橫禍的商人熊友蘭)雖然蒙冤受屈,但編導的著眼點並不是要作出悲天憫人的控訴,而是在追查真兇的過程中,展現司法人員應該如何運用科學化的方法來判斷是非。此外,對於中國的一貫司法方針,文字影像投射往往更作出一針見血的指證,例如「中國的律法如磐石一樣,不能改變!」故此況知府的追兇過程,便不再是純粹的為民請命,更甚是為平民百姓爭取應有的公民權利。

 

《財》劇的故事結構及情節並沒有甚麼特別新意,唯一叫人回味的就是結局原本已經沈冤得雪的被壓制者,卻被北京來的特使指出況知府的判決無效,必須依照中央的一貫既有法律辦事⋯⋯

 

我在六月三日晚上看完這個演出,確實別有一番感受。

 

 

討論作品及場次:

討論作品:《財迷心竅十五貫》
演出單位:香港聾劇團
評論場次:2000年6月3日,晚上8時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