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俊輝
2017 / 04 / 07 | |
《大公報》 | |
鄭迪琪編劇與陳焯威導演的香港話劇團作品《好人不義》,寫一宗案件串連起牧師、律師與窮長者之間的角力,筆者看的是三月十四日夜場,由薛海暉飾牧師張宇,尹偉程飾律師何昌。
《好人》描述張宇送跌倒的陳喜婆婆(文瑞興飾)到醫院,竟反遭陳婆婆誣告,指他用車撞倒她,要求六萬多元賠償金作和解。重視清白和是非黑白的張宇誓要跟陳婆婆對簿公堂,身為律師的何昌(張宇舊同學)力勸曾在教會指控教會中人犯法導致失掉工作的張宇接受和解。
在陳婆婆記憶力差、認不到張宇的情況下,幫助陳婆婆拾紙皮的張宇有機會到婆婆家中,才驚覺陳婆婆十分窮困,又要獨力照料患認知障礙症的徐福(陳婆婆的丈夫,吳家良飾)。這使筆者想到一件張宇也可能想到的事:怪不得陳婆婆要六萬多元和解費,原來這筆錢可用來幫徐福入老人院。
其後,何昌找到還張宇清白的有力證據,可是若張宇在法庭上得到清白,就輪到悽慘的陳婆婆被控告詐騙張宇,同情陳婆婆的張宇應怎麼做?
鄭迪琪是筆者近年最喜歡的新晉舞台劇編劇,《好人》延續了《螢火》寫僵化制度與《魚躍記》寫生活困局的細膩深刻,這也是鄭迪琪寫劇本的強項,從《好人》中能見到詳盡的角色背景交代。
劇中陳婆婆外出拾紙皮前先用繩綁着患認知障礙症的丈夫以免他走失或發生意外,便帶來很大的視覺震撼(陳婆婆身處的家居佈景在家居用品的陳設上,顯得相當細緻及似足現實的貧民家庭,是另一種視覺震撼),為何會這樣慘呢?陳婆婆憤慨地向探訪她的張宇憶述難找社工幫助脱貧脱困,就算找到後社工不是叫她填大量難填的社會福利申請表(或藉此反映社會福利制度沒顧及長者的實際生活處境、感受),便是以「唔開冷氣好易中暑」的離地之言反襯長者根本應付不了高昂的電費,連串彰顯陳婆婆生活背景的台詞帶給觀眾的是緊密地結合視覺震撼的言語震撼。
何昌指要利用手上的有力證據加上發動網民、拉攏傳媒去有技巧地反擊他向來討厭的敵(控)方律師和某法官。觀眾能從何昌跟某些法律界人士的私怨描寫中,深刻感受到以僵化守舊心態運用(包括詮釋)法律、為私利走法律罅、罔顧事實公義,或像何昌般懂得玩弄各種謀略的法律界人士竟為數不少。難怪劇首何昌不但坦言現今的社會已不是家家户户可不閉門的單純社會,更懷疑張宇與教會中某些人都幹犯法的事(何昌曾是虔誠教徒,應該了解教會內部情形)。
劇本別出心裁的地方是當觀眾聽到何昌舉出「某法官指醫生在執業地點外行醫屬違法」等案例時,很可能像筆者般即時認定該些案例反映法律界人士的錯,但想深一層,或會醒覺到該些案例其實難分是非對錯,以為自己對法律界瞭如指掌的何昌跟觀眾都有機會顛倒或搞不清楚劇中人與事的是非對錯,尤其何昌是個一口咬定陳婆婆的兒子教唆敵(控)方律師控告張宇卻提不出任何證據的人。
薛海暉於全劇大部分戲分都能保持堅定無悔的説話神情、語氣,令觀眾深信張宇確沒在教會內跟違法者同流合污,並從來緊抱一顆單純的「行公義好憐憫」之心,正是這顆單純心令張宇信自己有能力在還我清白與使陳婆婆的生活得到幫助、保障上(包括避免陳婆婆受詐騙官司拖累),取得最好的平衡。
劇末薛海暉的神情、語氣忽然變成懷疑、質疑和不安,這是由於何昌在「行公義好憐憫」上説中了張宇的盲點,而何昌與張宇的對話正見到《好人》的另一劇本強項,就是許多台詞將戲要表達的訊息寫得一針見血,當張宇堅定地説「陳婆婆需要憐憫、寬恕,唔係審判!」時,何昌就以「你咁樣唔係憐憫,而係縱容,你想清白,又想做救世主!」來反駁,觀眾即意會到這段對話跟之後何昌質疑張宇那「講法律前先看階級(高或低)」的觀點,有何意義上的關連,從而反思:為什麼犯法的是窮長者就可不受法律制裁?
當何昌為了私怨、好勝心而要向他討厭的法律界人士報復時,觀眾會感到尹偉程像於現實看了無數人性醜陋的例子,才可有感而發地演活要先下手為強的氣勢,演員對角色的背景有深入的鑽研和代入,便能自然、投入地演繹出角色的「有感而發」。
在形神兼備的化粧處理下,文瑞興與吳家良分別將拾紙皮婆婆、認知障礙症阿伯的言行心態演得真實,當徐伯認錯張宇是他的兒子及陳婆婆頻對張宇發牢騷時,台上活現的生活感相當濃烈。而最教觀眾讚歎的是,文瑞興將陳婆婆那近九十度的駝背演得真實、穩定,證明文瑞興完全入戲。
陳婆婆的家與她的拾紙皮「聖地」(公園),皆見紙皮成為構築佈景的主要物料,紙皮(象徵貧困)全面佔據陳婆婆及其丈夫的生活,乃可悲的現實寫照。觀眾入場時要途經陳婆婆那個貧困長者之家,到演出完結後,陳婆婆之家不但開放給觀眾參觀,更加插一些關於窮人、長者的資料與在現實中拍攝的窮社區照片、錄像,使觀眾可深入地了解香港的窮人及長者苦況。導演亦安排了一些跟法律法治有關的資料,以及一個小的聖經展品,使觀眾看後可對法律法治、信仰有些思考。
討論作品:《好人不義》
演出單位:香港話劇團
評論場次:2017年3月14日,下午8時
地點:上環文娛中心香港話劇團黑盒劇場
Username | |
Passwor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