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雲迪其路漫漫

作者:麥華嵩

發表日期:2002 / 02 / 04

藝術範疇:音樂

發表平台名稱:《信報》

發表平台類別:報刊

主題:重要藝術家或作家/藝團訪港

 

坦白說,筆者覺得明星就像股票,多人追捧不一定有實力,特別是忽然有很多人追捧的那種。李雲迪成為「熱股」已有一年多,唱片公司還在以「蕭邦國際鋼琴比賽冠軍」及與音樂無關的外型作他的錄音賣點。很可惜,以他近來的唱片和上月二十六日在《音樂智商》音樂會中跟港樂的表現來說,他大概還有一段日子要繼續依賴這些賣點。

 

健碩剛勁的詮釋

 

這可不是指李雲迪琴藝不佳。相反,筆者聽他的錄音和現場演奏,只覺他的技巧實在很高,亦認為他對所奏音樂作過不少藝術思考。李雲迪彈蕭邦作品,大都沒有技術準繩上的瑕疵,就是快音連串的樂段也一樣觸鍵靈活,履險如夷,而左手尤其穩固,無論右手在紓緩或急驟地奏出樂句,左手都能給予良好的支持。他的詮釋則屬健碩剛勁那類,傾向要將每一個音符都清清楚楚地彈出,聲部平衡十分通透。他亦有運用音色音量的變化、彈性速度、踏板等營造感情氣氛。例如他在二十六日的音樂會彈蕭邦第一鋼琴協奏曲,第二樂章就有酣暢如歌的造句,終樂章則很有動感。

 

問題是,他所營造的感情氣氛不怎麼有獨特風格,亦未觸及蕭邦音樂那既如百煉鋼亦如繞指柔的詩意。聽他在蕭邦鋼琴比賽中彈第一協奏曲的錄音,首樂章若以比賽來說奏得很好,技巧卓越,所有音都很清晰,詮釋不太冷澀也不太過火,然而純以鋼協演奏來說,則彈得太緊促了。你可以說,那是比賽的壓力作祟;然而上月二十六日在文化中心的音樂會,李雲迪奏同一樂章仍嫌太急迫,本來應如曲水流觴的音樂,卻成了像開水龍頭,只不過還算順暢。更嚴重的,是他彈奏第一、二樂章時用踏板太多,沒有小心控制,令音響比較混濁。他的第三樂章詮釋有不少段落只如流水賬般帶過,缺乏細緻的造句,除了富節奏感、音響較清朗和每一個音都「聽到」之外,就沒啥別的優點。

 

只有形相而乏涵蘊

 

整體來說,筆者覺得李雲迪表達不出他對蕭邦音樂有屬於自己的深入體會。無論聽他的蕭邦獨奏曲唱片、他在蕭邦比賽的表演錄音,還是最近的港樂演奏會,筆者都感到他的詮釋太「實」,只有形相而乏涵蘊,彷彿鋼琴家對音樂有點感觸,亦「知道」眼前的樂譜應怎樣怎樣彈才好,但那些「怎樣」卻不全是發自內心的。有人可能會說,李雲迪還年輕,不能要求過高;但一九六〇年蕭邦大賽的冠軍,現在已是世界頂尖鋼琴家之一的普列尼(Maurizio Pollini),十八歲就灌錄了今天已成經典的蕭邦第一鋼協詮釋。若藝術應取法乎上,就希望李君把握自己的天資,瞻望普列尼以至魯賓斯坦等名家與大師(但不一定要模仿他們),向最高的水平邁進,而不要只停留在「木村版鋼琴家」的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