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流派/學派/風格/類型評論)

形上劇場——當代華文戲劇的一個現象

盧偉力

2000 / 07 / 07

生存狀態與人際框架——談潘惠森戲劇的香港文化感覺

盧偉力

2002 / 10 / 10

出走——近代視藝創作群展

梁展峯

2006 / 05

《華嚴經》與後進念犬儒

鄧正健

2007 / 07 / 07

「看懂」還是「沒看懂」——香港劇場的兩道風景

梁偉詩

2008 / 05

劇場靈光的消亡——《仲夏夜の夢》與「劇場組合」之死

鄧正健

2008 / 06 / 01

文學與劇場的探戈

梁偉詩

2008 / 08

今人心思 古人心境 — 劉學成的「乞泉齋內的水動山靈」展覽

梁展峯

2008 / 09 / 06

在威尼斯的一圈跑

梁展峯

2009 / 06

讀劇作為方法——「讀劇沙龍」觀後

鄧正健

2010 / 10 / 11

從簡約主義到敘事主義——論鄧樹榮的劇場空間探索

盧偉力

2012 / 02

當代香港戲劇的文化政治與美學實踐——兼談幾個本土後現代主義範式

盧偉力

2012 / 03

國際藝術展覽隨筆:紐約新美術館三年展

梁展峯

2012 / 05

《阿Q後傳》:好笑到喊

賴勇衡

2013 / 12

驚奇一二三!——榮念曾與《大夢》《無邊》《坐井》

梁偉詩

2013 / 12 / 20

後知後覺,香港的「概念藝術」

林龍傑

2014 / 02 / 22

《寶島一村》:悲欣交集的背後

賴勇衡

2014 / 06 / 23

「洞」裡的「雲」

伊迪芙

2014 / 11 / 06

從高行健的電影詩《美的葬禮》到詩的電影

吳美筠

2014 / 12

《悲兮魔獸》:現實是個無法醒來的噩夢

愛說矣

2015 / 01 / 31

抄襲藝術是罪過嗎?

林龍傑

2015 / 08 / 16

雙重標準的投訴等如新一代藝術?

林龍傑

2015 / 08 / 29

汗水與酒精交融成愛液的舞踏兩生花

格子

2015 / 09

《刺客聶隱娘》七問

李焯桃

2015 / 10 / 04

不願意做藝術家的藝術家們

林龍傑

2015 / 10 / 10

政治藝術,經得起時間考驗嗎?

林龍傑

2015 / 11 / 01

美國Tex-Mex音樂——干香港人底事?

尹莫違

2015 / 11 / 16

從解構到破壞到漫罵:我看艾未未倫敦展

林龍傑

2015 / 11 / 21

當代藝術,更普及還是更小眾?

林龍傑

2016 / 01 / 09

探索舞踏與自身關係的自白書

格子

2016 / 02

藝術家係乜乜乜?

周文慶

2016 / 03

楊絳如何把散文變成夢里長夢

吳美筠

2016 / 05 / 31

誰害怕曖昧的藝術?

陳建濃

2016 / 06

《嗚啦啦啦啦你的歌》的豐富感

邵善怡

2016 / 06 / 30

The Rise of the Small Ensemble for New Music from Schoenberg to Boulez

Ernest Wan

2016 / 08 / 25

馬博良和他主編的《文潮》

馬世豪

2016 / 09 / 05

經典再造:傳統能劇的現代化和國際化

凌志豪

2016 / 11 / 17

倘未走完的長路:藝術節中的新視野

凌志豪

2016 / 12 / 31

淺論環境劇場作為城市場域中地方營造及主體性建構策略——以第十六屆澳門城市藝穗節三個節目為例

凌志豪

2017 / 03 / 23

香港音樂國族主義的里程碑

尹莫違

2017 / 03 / 29

「跨界作品」跨了甚麼界?——評「現在音樂」的兩個演出

尹莫違

2017 / 06 / 27

復刻唐滌生泥印本傾聽具對抗性的現代粵聲

吳美筠

2017 / 07

重構「廣東快車」:M+藏品展

梁展峯

2017 / 07

歌劇@兩岸三地

劉志剛

2017 / 08

蜷川的商業劇場:華麗的東方元素下消融的戲劇力量

凌志豪

2017 / 09 / 11

回溯語言結構中的後真相:一埸荒誕偷情

凌志豪

2017 / 10

OPERA = 極視聽之娛嗎?

劉志剛

2018 /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