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窺京劇《神鵰》的優勢與限制——兼談「鄂京」幾齣折子戲

作者:塵紓

發表日期:2001 / 04 / 17

藝術範疇:戲曲

發表平台名稱:《大公報》

發表平台類別:報刊

主題:自選藝評

 

本港京崑演員鄧宛霞繼一九九九年底聯同京劇武生周龍及北京京劇院獻上改編自法國名著的新派京劇《大鐘樓》後,今年五月再接再厲,與湖北省京劇院合作,推出新編京劇《神鵰俠侶》。

 

把金庸武俠名著搬上京劇舞臺,確實是一項大膽艱鉅、卻新穎有趣的嘗試。不過,這類改編的嘗試有一種便利與優勢,就是金庸小說的文學特色,與傳統戲曲的藝術功能,基本上極為脗合。兩者儘管手法未必相同,但同樣宣揚忠勇節義,而且最重要的,兩者都是以情作為核心。這個情字可以理解作涵蓋三綱五倫的廣義之情,亦可單指男女間的狹義之情。試想,假如傳統戲曲或金庸小說不是以情貫串,必定變得味同嚼蠟。正因兩者都是以情為主體,把金庸小說搬上戲曲舞臺,確有一個共同而穩妥的基礎。其實,這亦解釋了為什麼以戲曲手法演繹希臘悲劇《伊底匹斯王》與《巴凱》,總是在認受程度方面遭遇一定困難。

 

改編武俠小說有限制

 

不過,儘管金庸小說與傳統戲曲具有互通的特質,但要把小說裡的想像世界演化成舞臺上的具體動作,確實難若登天。大家從電影與電視劇的無數失敗經驗便可以得到總結。這主要是因為讀者可以在武俠小說裡享受一個由作者以文字賦予的廣闊無垠的想像世界,而舞臺上的形體動作,始終有一個限制。因此,視覺效果是否理想,實在是個很大的疑問。

 

《神鵰》還未公演,很難推斷成敗。不過,盼望製作班子能夠加倍注意故事情節的取捨、人物的勾畫、形體動作(包括武打)的設計,否則很難創作一個流暢、深刻、悅目的戲曲版本。

 

湖北省京劇團除了參演《神鵰》外,亦為香港觀眾帶來《界牌關》、《探陰山》、《法門寺》幾齣傳統名劇。大家倒可通過這幾齣戲,檢視劇團生旦淨丑的實力。

 

《界牌關》考驗武生技藝

 

《界牌關》描述唐太宗時代勇將羅通痛擊敵酋蘇寶童與敵將王伯超時,不慎被槍刺穿肚腹,以致腸臟外流,羅忍痛把腸盤纏於腰,繼續奮戰至死。此劇因此亦名《盤腸大戰》。按行當劃分,這是一齣長靠武生戲。觀眾既可在此劇看到武生慣有的起霸,亦可欣賞武生與摔打花臉(「武二花」)火爆繁難的開打。這齣戲在在考驗武生的技藝。

 

擅演此劇的現役武生演員,首推浙江京崑劇院的林為林,這是他勇奪第三屆梅花獎的劇目,至於今次擔演羅通的,是「鄂京」武生張曉波。張曉波曾得名家張世麟親授,而享譽東北的丁震香,以及今年六月來港參與京劇演出的資深武生演員錢浩梁,都是張曉波的老師。觀眾可從此劇武生的起霸、上馬、開打等動作,檢視張曉波的造詣。

 

《探陰山》展現裘派唱腔

 

「鄂京」所獻演的另一齣戲《探陰山》,是一齣包公戲。內容描述包公為追查柳金蟬的冤案,親下陰曹。按照行當劃分,包公一角例由銅錘花臉(即唱功花臉)應工,而京劇界因應包公的扮相而慣把包公戲稱作「黑頭戲」。從臉譜的譜式而論,包公是勾黑臉,這種勾法不單是依循通俗小說的描述,亦凸顯包公其人鐵面無私。這個黑臉譜式的最大特點是額上的月牙,這是表徵包公能夠斷陰斷陽。裝扮方面,包公以龍圖閣大學士身份而穿黑蟒。在《探陰山》裡,當包公親下陰曹時,官帽上加罩一層黑紗,以示他身處陰間,這也是京劇視覺美的一個特色。

 

往昔擅唱《探陰山》的花臉演員,當然是「金霸王」金少山,以及裘派花臉始創人裘盛戎。劇裡的二黃導板轉「回龍」再接原板的唱段:「扶大宋,錦華夷,赤心肝膽;為黎民無一日心不愁煩…,包拯我今要入虎穴龍潭,叫王朝和馬漢忙催前趲」,是老觀眾極為熟悉的唱段。今天在「十淨九裘」的局面下,裘派唱法已經成為圭臬。「鄂京」的銅錘花臉江峰,走的也是裘派路子。觀眾倒可從他的唱腔領略裘派頭腔、鼻腔、胸腔共鳴的演唱特色。

 

《法門寺》以架子花為主

 

「鄂京」獻演的另一齣戲《法門寺》,故事大意是說宋巧姣與傅朋訂有婚約,但因傅蒙冤下獄,宋乘太監劉瑾侍候太后往法門寺降香,冒死告狀。劉瑾得悉冤情後,責令知縣趙廉覆查此案。《法門寺》雖然是一齣生旦淨丑四者皆全的傳統戲,但嚴格來說,是以演劉瑾的淨角為主,青衣宋巧姣、老生趙廉、文丑賈桂則次之。據悉「鄂京」今次只演《法門寺》裡「廟堂」一折。這折戲的重點是淨丑有一大段夾有唸白與動作的對手戲。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淨角劉瑾的臉譜。以譜式而論,太監例必勾油白臉,例如《黃金臺》的伊立,《三門街》的劉瑾。不過,由於劉瑾在《法門寺》奉太后懿旨審查冤案,為表其忠心,特改勾紅臉,但臉上仍不脫太監專橫奸惡之色。

 

由於劇裡的花臉不以唱功而以做唸為主,因此劉瑾一角例由架子花臉應工。往昔侯喜瑞、郝壽臣以至袁世海均擅演此劇,都能把劉瑾的宦官性格與形貌刻畫入微。「鄂京」的架子花臉舒建礎,曾拜入袁世海門下,大家或可從他所演的劉瑾,體味袁世海的神髓。

 

討論作品及場次:

討論作品:《神鵰俠侶》、《界牌關》、《探陰山》、《法門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