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屆金馬獎評審後記

作者:陳志華

發表日期:2017 / 12 / 07

藝術範疇:電影

發表平台名稱:《明報》

發表平台類別:報刊

主題:獎項/藝術節/機制/活動評論 / 自選藝評

 

第54屆金馬獎得獎結果塵埃落定,由決選評審選出的23個獎項中,台灣電影佔12個。楊雅喆執導的《血觀音》贏得最佳劇情片等三項大獎,黃信堯執導的《大佛普拉斯》則贏得最佳新導演等五個獎項,此外《強尼.凱克》、《阿莉芙》、《報告老師!怪怪怪怪物!》及短片《亮亮與噴子》各得一獎。這是繼第52屆(當年由《刺客聶隱娘》和《醉.生夢死》奪多項大獎)之後,又一個台灣電影豐收年。香港電影的成績雖不及去年,但有惠英紅憑《血觀音》贏得影后,澤東電影公司的合拍片《擺渡人》奪得最佳美術設計等三個獎項,香港公開大學三位學生一同創作的《暗房夜空》則贏得最佳動畫短片獎。

 

今年我有幸獲邀擔任複選及決選評審,複選會議在十月一日,決選是頒獎典禮當天。因此九月時已特地飛到台北看片,以便決定入圍名單。金馬獎採用報名制,今年報名影片多達576部(其中劇情長片就有202部),多得初選評審做了第一輪挑選,複選評審只須從78部影片(劇情長片45部、劇情短片10部、紀錄片8部、動畫長片4部、動畫短片11部)選出每個獎項的入圍名單。當時我逗留台北不到三星期,每天平均看四至五部影片,非常密集,卻是相當難得的經驗。金馬獎執委會極之認真,自設放映室,安排複選及決選評審在此觀賞所有通過初審的影片,評審即使已看過某些電影,也必須出席放映,還要簽到,做到「滴水不漏」,確保所有評審都看過全部影片,而且看的是相同版本,以示公平。

 

由最初為蔣介石賀壽,到今天發展成華語電影重要獎項,金馬獎在不少環節都做到專業穩當。例如複選及決選評審看的都是DCP拷貝,並非只看DVD,以便對獎項(尤其是攝影、音效等技術獎項)有更恰當的判斷。今屆更找來攝影師、梳妝師,以及品牌借出服裝,拍攝評審照片,除了是對評審的尊重,亦大有「以此存照」意味,評審須露面,對評選結果負責。今年入圍最佳劇情片的電影中,《大佛普拉斯》、《相愛相親》、《血觀音》和《嘉年華》都是年度華語電影佳作,我對《輕鬆+愉快》比較有保留,事後檢討,《老獸》可能更值得入圍。不過投票結果有時就會這樣,正如決選時,我認為《大佛普拉斯》整體更勝《血觀音》,《相愛相親》的製作難度比《嘉年華》更高,但評審結果並非任何一人說了算,連決選的評審團主席吳念真也一樣,他的一票跟其他決選評審份量相同,最後取的是最大公約數,未必人人滿意,卻盡量做到公正,免於偏私。

 

今屆金馬獎的頒獎次序由最佳新導演及新演員開始,以最佳劇情片壓尾,不過評選次序並非如此。決選當天,評審會議由早上8時半開始,按大會要求,各評審都得交出手機由大會保管,直至頒獎禮將近結束才交還,而且在頒獎禮前都不能離開會議地點,以防得獎名單外洩。最早選出的是以影片為單位的獎項,然後才到個人獎項(由最佳新導演及最佳導演開始,技術獎項壓尾)。決選評審共17人,投票表決時,入圍者須得過半的票數(即最少9票)才勝出,如沒有入圍者得過半票數,則淘汰最低票數者,再投一次,直至選出得獎者為止。大概很多人已經知道,今屆表決的結果,好幾項都是9票對8票:最佳劇情片是《血觀音》鬥《大佛普拉斯》,最佳導演是《嘉年華》文晏決戰《相愛相親》張艾嘉,最佳紀錄片是《囚》與《塑料王國》勢均力敵,最佳女配角是《血觀音》文淇與《相愛相親》吳彥姝不相上下,最佳攝影是《大佛普拉斯》鍾孟宏(中島長雄)與《擺渡人》鮑德熹旗鼓相當,都是以一票之微險勝。

 

最佳男主角及最佳男配角兩項,則是大比數勝出,《老獸》涂們和《阿莉芙》陳竹昇都以出色演技贏得多數評審讚賞,其中陳竹昇今年可謂狀態大勇,除了在《阿莉芙》演變性者,他還演出了《大佛普拉斯》、《嘉年華》、《痴情男子漢》及《健忘村》。黃信堯憑《大佛普拉斯》輕易以大比數撃敗其他對手贏得最佳新導演獎。林生祥為《大佛普拉斯》創作的電影音樂亦以大比數勝出。《相愛相親》可說是張艾嘉集大成之作,卻在多個獎項得票均屈居第二,與獎項無緣,是令人遺憾的。不過得獎與否有時也涉及運氣,換一個評審,或者改一下評獎次序,結果就可能不一樣。

 

《血觀音》的吳可熙亦可說是女配角入圍名單最大遺珠,可能因為她的角色難度較高,在女配角這個「死亡之組」的激烈競爭下,如果評審逐個挑剔弱點,就容易吃虧。現在《血觀音》得了最佳劇情片,也算是對整體演出的多一重肯定。曾有評審開玩笑說評審會議就像辯論比賽,彼此互相遊說,不過很多時候,評審其實早有想法,只是有時候當兩個入圍者各有千秋,力陳己見還是有用的。最令我欣喜的,是香港動畫短片《暗房夜空》得到大多數評審認同,不少評審都有被作品打動,看得到動畫當中流露今日香港年輕一代在爭取社會改變時的掙扎,結果以大比數擊敗以技術取勝的《啟示錄:霧霾之城》。而在頒獎典禮上,紀錄片《囚》導演馬莉自嘲是「待被清掃的低端人口」諷刺北京驅逐弱勢民眾,《血觀音》楊雅喆致詞後拉開「沒有人是局外人」布條為勞工工時過長發聲,都可見得獎導演除了埋頭苦幹拍電影,亦非常關注當下社會在發生什麼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