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yne McGregor(下):求新求變

作者:聞一浩

發表日期:2016 / 01 / 07

藝術範疇:舞蹈

發表平台名稱:《信報》

發表平台類別:報刊

主題:重要藝術家或作家/藝團訪港 / 文化政策與行政 / 教育與承傳 / 自選藝評

 

舞蹈劇場大師翩娜.包殊名言之一,是她在乎的是人為何——而不是如何——而動,着重動作背後的因由與承載的感情深度。而著名英國編舞家韋恩.麥葛萊格(Wayne McGregor)可說相反,他很強調動作的構成,舞者如何將自己的動作潛力發揮,其中包括舞者對自己的身體、空間及拍檔間的關係。而方法包括放棄死記、走出框框、敢於冒險和身腦並用。

 

空間運用是麥葛萊格另一個強調的創作方法,每天練習都會觸及這個課題。他告訴舞者不要把自己困在身處的三兩尺空間,練習時便不斷提醒他們用盡整個排練室空間,而且強調「空間」不是平面而是立體的。他叫舞者嘗試想像空氣中的五點空間,想像自己身體與這些點之間的關係,然後將任何一個身體部分在點與點之間移動,他指出兩點之間並不只得直線,可以是圓圈、曲線、波浪紋,他親自示範了這個點對點的路程可以是千變萬化,然後逐漸增加舞動中的身體部分。他反覆提出不同的空間概念,刺激舞者創作時對環境空間的敏感度。他又提出了正負空間的概念:要求舞者利用負空間創作一段獨舞,嘗試把負空間變成正空間,然後又將這些動作加進之前既定動作之中,空間的正負,由身體延伸到排練室,要求舞者發掘排練室內的負空間,如天花的燈桿間、座椅下的空間,一些虛空的位置,然後再以動作來形容這些空間。同樣是兩人一組,但兩人要創作出不同的動作,然後又互相應用。

 

運用四周空間

 

舞者都說,平常排練,他們都是依照編舞的意思去做動作,即使加入自己的意念,都是在既定的框架內發揮。麥葛萊格顯然也針對這一點,迫使他們不停思考,設想不同的動作。幾天的工作坊,不論他要舞者自編一組動作,還是跟隨他的一套,過了不久,他便要他們加入新動作,又或者由獨舞變成雙人舞、三人舞。他不要他們死記動作,而是發展出自己的動作,因此不斷的變和轉。這令舞者時刻警惕和需要不停適應,因此舞者工作坊後都說超累的,不只是身體,大腦也是。

 

大腦不斷鍛煉

 

有舞者在首天工作坊完結時便提出這點,麥葛萊格立即指出,大腦其實也是肌肉,因此也是需要不停的鍛煉,而鍛煉的是意志及專注力,以及不被習慣所限制。腦內有時會根據習慣而傳遞信息:「很累了」、「太難了」等等,他提出一切由大腦開始,舞者應該將聲音轉移,告訴自己做得到,這樣便真能做到。的確,跟着三節的工作坊,每天他都花上一小時去讓舞者「暖身」——暖的不僅是身,還有大腦,訓練體能之餘,也要加強他們的意志力及注意力,要他們全身全心進入狀態才開始練習。而練習總括而言是要提醒他們動作的構成可以有許多的變化,只要身腦同時配合。當然,這對習慣了傳統練習模式的舞者無所適從,有些逃避到排練室的後方,做一下停一下,有的則因傷缺席,最後一節只得17人出席。不過,慢慢進入這練習模式的卻能享受及應有所得着。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能夠為舞者及舞蹈界人士提供這樣的學習和觀摩機會,實在難得。麥葛萊格帶來的當然不是唯一創作動作的方法。但他的確有系統地為舞者提供更多輔助創作的工具,也再次證明,求新求進步的創作人是不會鬆懈下來。整個工作坊完結時,他曾以世界著名的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舞者為例——所有舞者都是高水平,為什麼有些能夠做到出類拔萃?答案在「態度」。的確,舞者付出多少,觀眾是看得到的,而水平能否更上層樓,也取決於求進步的心。

 

討論作品及場次:

討論活動(一):《新作論壇:與 Wayne McGregor 的舞蹈對談》
主辦單位:西九文化區、英國文化協會
日期:2015年10月17日,下午3時
地點:香港演藝學院香港賽馬會演藝劇院

討論活動(二):《新作論壇:與 Wayne McGregor 的舞蹈對談》相關工作坊
主辦單位:西九文化區、英國文化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