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時代曲 @ 1952 年

作者:黃志華

發表日期:2016 / 10 / 11

藝術範疇:音樂

發表平台名稱:立場新聞

發表平台類別:新聞/文化/藝評網站

主題:香港原創/新作/藝術家或作家評論 / 本土經驗的呈現

 

為粵語流行曲考古,看的是哪份舊報紙,其成效是很有分別的。以前限於條件,筆者只是看《工商日報》和《星島晚報》來考察早年的粵語流行曲歷史,而今知道成效其實是很低的。近一年來,知道了可以在網上看五十年代的《華僑日報》,因為見的東西多了,這方面的考古成效,頓感大大提高。


本文試就近期看舊報紙所見,重新細談一下粵語時代曲/粵語流行曲在1952年於香港「初生」的情況。


1952 年夏天,和聲歌林唱片公司推出了四張標榜為「粵語時代曲」的七十八轉唱片。筆者視此為香港粵語流行曲歷史的起點。因為和聲歌林這批唱片,如此着意標榜「粵語時代曲」,在香港真是史無前例的!說起點,真是只能由這批唱片算起。但說起來,則是南洋那邊比香港起步更早的呢!


從舊報紙廣告可以查知,和聲歌林這首批「粵語時代曲」唱片,準確的出版日期是 1952 年 8 月 26 日。如果閣下重視粵語流行曲的歷史,這個日子甚堪一記!


首批「粵語時代曲」唱片有甚麼歌?


在七十八轉唱片的年代,一張唱片只能錄兩首流行歌曲。換句話說,和聲歌林這首批四張「粵語時代曲」唱片,合共有八首歌,歌目如下:


                                    春來冬去(呂紅主唱)/漁歌晚唱(白英主唱);
                                    胡不歸(呂紅主唱)/有希望(呂紅主唱)
                                    忘了他(呂紅主唱)/銷魂曲(白英主唱)
                                    好春光(呂紅主唱)/望郎歸(白英主唱)


這八首歌曲,直到今天,呂紅主唱的其中三首《胡不歸》、《忘了他》、《好春光》,筆者始終連歌譜都沒有見過,不知是怎個模樣的,但猜想《胡不歸》可能就是那首著名的粵曲小曲。不過從歌名去猜內容,這三首歌曲應該都是比較正經嚴肅的,而不會是鬼馬俚俗的。


其他五首筆者俱見過歌譜,《春來冬去》調寄《支那之夜》,《漁歌晚唱》則是調寄呂文成早年創作的著名同名粵樂(亦有說不是呂氏作的)。其他三首,乃全是百分百原創的作品。觀其內容,俱屬正經嚴肅的。


由是可見,香港首批粵語時代曲作品,內容全屬正經嚴肅,並不低俗,而且八首歌有三首是原創的!這跟我們現代人對五六十年代粵語流行曲的一般印象:甚低俗又無原創,是大大的違逆!


《銷魂曲》由馬國源作曲,周聰填詞,屬跳舞歌曲,而且,亦是第一首採用AABA標準流行曲式來創作的粵語流行曲,意義很不簡單。《有希望》和《望郎歸》是呂文成特別為這批唱片而創作的全新歌調,前者由周聰填詞,後者由九叔填詞。


這八首歌曲,現在於You Tube至少可以聽到這三首:


春來冬去

 


銷魂曲

 


漁歌晚唱

 


不過,其中《漁歌晚唱》的音質稍差,請注意。


關於白英


和聲歌林這首批粵語時代曲的歌者有兩位:呂紅和白英。呂紅乃是粵樂名家呂文成的女兒。白英,其實就是鄧白英。兩位歌者,白英看來更見傳奇。


舊日看黃奇智著的《時代曲流光歲月1930-1970》,其頁89介紹到鄧白英時說:「原為粵語歌星,以白英的藝名出版過《漁舟唱晚》(筆者按:實為《漁歌晚唱》)、《檀島相思曲》等多首水平頗高的粵語歌曲。五十年代初,她亦兼唱國語歌曲,灌錄了《月兒彎彎照九州》及《未識綺羅香》兩首名曲,聲名大噪,隨即轉為國語歌星……」


這段文字讓人容易以為白英是先錄粵語歌唱片,才轉去灌國語歌唱片。但近日細看1952年的《華僑日報》,有不少證據顯示,白英的《月兒彎彎照九州》及《綺羅香》(沒有「未識」二字)兩首歌曲,是為樂聲唱片公司灌錄的(看黃奇智那段文字,筆者曾以為是為百代灌的哩,卻原來根本不是),初次上市日期應是1952年8月3日,而樂聲這批唱片,在同年的10月23日又再返貨一次。而和聲歌林推出包括
有白英主唱的首批「粵語時代曲」唱片,初次上市日期是1952年8月26日。以下是有關的兩個廣告:

 


這是樂聲唱片公司刊於 1952 年 8 月 3 日《華僑日報》的廣告,只有《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個大字,連歌者是誰都沒有。

 



這是樂聲唱片公司另一刊於 1952 年 10 月 23 日《華僑日報》的廣告,屬「又上市」廣告,這次倒是有歌者的名字。《月兒彎彎照九州》和《綺羅香》的主唱者是白英。
所以,白英其實是先出版了《月兒彎彎照九州》等國語歌,未夠一個月,又出版《漁歌晚唱》等粵語歌。這是最新見到的歷史事實。在 1952 年的八月,白英既出國語歌唱片,又出粵語歌唱片,遠遠超乎大家對早期粵語流行曲的認識與想像。


在 1952 年以前,白英應該還是以唱國語時代曲為主的。比如筆者偶然在《華僑日報》上發現,她早於 1949 年,就有為麗的呼聲的節目唱國語歌。比如下面的附圖乃是白英擔任麗的呼聲的晚間特備時代曲節目,演出的日期是 1949 年 6 月 13 日。

 



在同一個月的二十號和廿七號,亦見白英擔任同一節目,唱的歌曲有《秋的懷念》、《鳳凰于飛》、《鍾山春》等,都是國語時代曲中的名曲。


那麼白英為何會錄起粵語時代曲來呢?以前,筆者猜測中介人可能是馬國源這位音樂好手(上面提過的《銷魂曲》的作曲者)。不過近日又發現,白英的兄長鄧白浪亦是當時活躍的音樂人,與周聰亦有聯繫。其實,音樂唱片圈很細,白英由唱國語歌而轉去錄唱粵語歌,可說毫不出奇。只出奇在後來人們都幾乎忘了有白英這樣從粵語時代曲歷史一開始的時候便是橫跨國粵兩界的歌者!


首批「粵語時代曲」唱片賣得否?


看《華僑日報》,才見到和聲歌林在 1952 年夏天推出全香港首批以「粵語時代曲」作標榜的唱片,在 1952 年其後的幾個月,曾返貨兩次:一次是 10 月 8 日,「新貨運到」;一次是 12 月 30 日,「新片大批運到」,看來這第三十六期唱片是甚暢銷吧。這是有廣告為證的:

 


《華僑日報》的廣告費應不廉宜(所以可見 1952 年以來粵劇的廣告已經全面縮減規模,只有在同期的《工商日報》才見到大大個的圖文並茂的粵劇演出廣告),唱片公司等閒不會在該報多刊一次廣告。也就是說,若非真有新貨到,和聲歌林應不會刊這種廣告,而事實上,這種唱片「返貨」廣告,當時是極少見的。這樣看來,這首批「粵語時代曲」唱片應該是頗暢銷吧。


香港電台與首批「粵語時代曲唱片」


和聲歌林公司推出這首批「粵語時代曲」後,但見《華僑日報》「今樂府」版從未刊過這批「粵語時代曲」的曲詞。不過香港電台偶然卻是會有一小小時段是播放「粵語時代曲唱片」的。雖然其時《華僑日報》一星期往往只有兩三天有刊香港電台的節目表,但筆者見到的都有如下的幾次:


1952 年 9 月 6 日星期六,9:15-9:30pm,
1952 年 9 月 20 日星期六,9:15-9:30pm,
1952 年 10 月 11 日星期六,9:15-9:30pm,
1952 年 10 月 18 日星期六,9:15-9:30pm,
1952 年 10 月 25 日星期六,9:15-9:30pm,
1952 年 11 月 10 日星期一,2:00-2:20pm,
1952 年 11 月 14 日星期五,8:15-8:30pm(包括播出「明日節目預告」),
1952 年 12 月 27 日星期六,7:50-8:00pm。


看來,香港電台還算是肯偶然撥十來分鐘去播播和聲歌林這八首「粵語時代曲」的呢。不過,據後來的報紙節目資料顯示,香港電台這些「粵語時代曲唱片」播放時段,偶然是會播放南洋那邊的粵語時代曲出品的哩,相信1952年的這幾個月也不例外吧。


南華唱片公司的「粵語時代曲」出品


看舊日《華僑日報》,筆者還意外地見到 1952 年 12 月 27 日該報刊載了南華唱片公司第一期七十八轉唱片產品的廣告(見下圖)。

 


此前是從不知有這間唱片公司,而且其第一期就同時推出「粵語時代曲」和「國語時代曲」,這南華唱片公司到底是甚麼來頭啊?香港電台卻非常配合這南華唱片公司,在 1953 年的元旦,特別撥出兩個時段去播該公司的「粵語時代曲」和「國語時代曲」(其實那些年頭香港電台不時都會這樣配合唱片公司的),其中播「粵語時代曲」的時段是上午十一點半至十一點五十分,共二十分鐘。同日《華僑日報》的「今樂府」版倒是很例外地刊發了南華唱片公司的這批「粵語時代曲」(見下圖)和「國語時代曲」的歌詞。說是例外,是因為平日該版是只刊粵曲曲詞的呢!

 



這又不禁想,為何厚南華而薄和聲歌林?「今樂府」版是一首和聲歌林的「粵語時代曲」歌詞都沒刊過啊!但筆者又這樣想,也許香港電台首播和聲歌林「粵語時代曲」的那天,恰好連版位都沒有(「今樂府」版在五十年代初的時候已不是天天見刊的),所以是沒法配合得了,要真是這樣,也真遺憾!